蕁麻疹--止癢3法
(文/黃健洲 醫師)
台灣蕁麻疹盛行率約20%,5人就有1人蕁麻疹。
外癥紅疹,搔癢感,令人忍受。
蕁麻疹是一種人體免疫失調,
免疫系統過度活躍產生的症狀,釋放大量的組織胺,
引起血管擴張、皮膚紅腫、起疹搔癢等過敏反應。
因此,不建議蕁麻疹患者,
再自行服具有提升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或
食物(靈芝、牛樟芝),反讓症狀更加重。
避免蕁麻疹,高組織胺食物少碰,
下列4類型食物不碰:
1帶殼海鮮:蝦子、螃蟹、牡蠣等。
2堅果製品:花生、腰果、核桃、杏仁巧克力等乾燥性食材。
3加工醃漬:罐頭、火腿、貢丸、臘腸等加工食品。
4熱性、帶毛水果: 龍眼、荔枝、榴蓮。帶毛奇異果、紅毛丹。
蕁麻疹與食物間並非直接誘發關係,
而是容易導致症狀惡化加重。
因此,不碰不吃不代表就不會發病。
根據時間發作的長短與否,蕁麻疹區分為:
a.急性蕁麻疹:不適症狀未超過6週(無論治療與否)可緩解。
b.慢性蕁麻疹:症狀反覆、持續長達6週以上(無論治療與否)
蕁麻疹西醫用藥,分兩類:
a.抗組織胺藥物:不易造成肝腎的負擔。透過減緩組織胺釋放。
溫和改善血管擴張、皮膚紅腫、搔癢等過敏反應。
b.免疫調節劑:即是類固醇藥、化療藥劑。傷肝腎。藥效強效。
主要針對眼睛、嘴唇腫脹等症狀嚴重患者。
不厭其煩再提一次,整理如下:
皮膚病的飲食忌口八戒:
1.不吃辛辣烤炸物,如烤肉、炸雞排。
2.不吃菸酒,如麻油雞。
3.不吃芒果、龍眼、荔枝、榴槤等熱性水果。
4.不吃蕈菇類食材等發物,如靈芝、香菇。
5.不吃加工醃漬物,如熱狗、貢丸。
6.不吃帶殼海鮮,如蝦蟹。
7.不吃堅果類等乾燥食材,例如花生、花生醬、腰果。
8.不吃羊肉,可多吃(水煮或清蒸)魚肉。
生活作息三律:
1.洗澡時,常溫略涼清水沖洗,
禁止使用菜瓜布、沐浴球,
忌用高溫熱水、肥皂等含刺激物清洗患處。
2.寬鬆衣褲或裙子,不穿量身束身、密不透氣的衣褲
(如內搭褲、緊身衣)減少皮膚摩擦誘發搔癢。
3.放鬆心情,忌熬夜。
利用龜息大法(即深吸氣、慢吐氣),放鬆肌肉。
止癢三法:
1.聲東擊西法。即是在癢處附近輕輕拍打按揉,或
2.物理降溫法。運用水龍頭的涼水,沖洗癢處,
或冰敷或冷飲外杯邊緣輕觸癢處,
3.平時保養可多擦滋潤護膚膏或黃連止癢膏。
(作者: 高雄巨蛋.神農氏中醫診所.黃健洲 院長)
(診所電話: 07-5597002)
(特別門診: 乾癬.異位皮炎.濕疹.減重.降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