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食起居龜息法 皮膚搔癢不再怕
(作者:黃健洲 院長)
近年來食安問題時有所聞,塑膠製品環境賀爾蒙充斥生活,
工商節奏加快,媒體資訊發展迅速,
人類步調緊湊,精神壓力日日遽增等因素,
讓人們身心靈越來越不健康,
皮膚疾病患者數量有明顯上升趨勢。
飲食入口,脾胃對食材進行分解消化,
吸收精微物質(營養)及排出糟粕(屎尿),
濡養五臟六腑,當
內因七情(怒喜思悲恐驚)與
外因六淫(風寒暑濕燥火),
使臟腑運作失調,造成濕、痰、瘀、毒等病理產物的堆積,
無法由正常排毒管道
(排便、排尿、排痰、排汗、排月經等)排出體外,
累積到一定的量後,引起各種疾病,
如濕疹、乾癬、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。
皮膚病的飲食忌口八戒:
1.不吃辛辣烤炸物,如烤肉、炸雞排。
2.不吃菸酒,如麻油雞。
3.不吃芒果、龍眼、荔枝、榴槤等熱性水果。
4.不吃蕈菇類食材等發物,如靈芝、香菇。
5.不吃加工醃漬物,如熱狗、貢丸。
6.不吃帶殼海鮮,如蝦蟹。
7.不吃堅果類等乾燥食材,例如花生、花生醬、腰果。
8.不吃羊肉,可多吃(水煮或清蒸)魚肉。
生活作息中的注意事項:
1.洗澡清潔時,不過度刷洗患處、刮掉皮屑,
更禁止使用菜瓜布、沐浴球,
忌用高溫熱水、肥皂、沐浴乳等含香精刺激物清洗患處,
僅用常溫略涼清水沖洗即可。
2.不穿量身束身、密不透氣的衣褲
(如內搭褲、緊身衣、束褲、絲襪),
最好穿通風透氣寬鬆衣褲或裙子,
減少衣物與皮膚的摩擦,避免引發搔癢感。
3.忌熬夜。放鬆心情、切忌將壓力煩心事帶入夢鄉。
學習壓力釋放,注重身心平衡。
診間內或社區演講,我常與患者分享,
利用龜息大法(即深吸氣、慢吐氣),
抑制交感神經興奮,達到放鬆肌肉效果。
中醫注重天人合一的觀念,作息與太陽起落一致,
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,
生活起居切忌晚睡,熬夜易「爆肝」,
肝臟排毒系統功能減低,機體易呈現虛熱體質,
長期不留意,皮膚問題百病叢生。
癢處忌搔抓,容易造成繼發性皮損,進而引起感染,
「聲東擊西法」即是在癢處附近輕輕拍打按揉,或
「物理降溫法」運用水龍頭的涼水,沖洗癢處,
或冰敷或冷飲外杯邊緣輕觸癢處,
平時保養可多擦滋潤護膚霜或黃連止癢膏。
(診所電話07-5597002)
(服務單位:高雄巨蛋.神農氏中醫診所.院長)
(特別門診: 乾癬.異位皮炎.濕疹.減重.降脂)